來自於機車的不好回憶,就是車禍。


所有的交通工具都有它的方便性與存在意義,它本身是沒有錯,都是為了讓人們有更方便的生活與有效的減少路程的時間,從自行車到機車到汽車,也是一個交通工具的演變,除了機械上的問題外,一般出狀況都是人為的,而不是關於交通工具的錯誤,至少我是這麼認為。

機車在台灣是一個很重要的交通工具,相對其他發達國家來說,我們的機車數量真的是有夠多,即使是在對方便的台北也是如此,在短程的路途,它有不能忽視的優點,價格優勢的通行成本與機動性,都是讓人會想要的代步工具,鐵定是比自行車來的酷炫,至少我以前是這麼想。


其實台北是一個非常交通便利的城市,四通八達的大眾交通,不管是捷運、公車與共享單車都建設的很不錯,現在也都還陸續在建設當中,即便如此還是很多人都喜歡騎機車,就是為了節省等待時間與最重要的費用問題,以前我也是這樣想的。

我實際上的騎車時間不長,畢竟我不騎車的時間更長,尤其是在出了一次車禍之後,更是遠離了機車,還記得那次出車禍是在基隆路二段,台灣科技大學還是台灣大學宿舍附近的一個路口,與一輛汽車擦撞,我是要直行向前,對方在兩條道路的中間猶豫,它到了路口突然來了一個右轉,在那個之前它的速度不算快,因此我想著乾脆就從它的右邊加快速度騎過去,就這樣與它擦撞了,有點忘記是撞到什麼地方,我只記得飛了出去還轉了好幾圈吧,安全帽也都飛出去,那個瞬間有想到我出車禍了,然後就是跑馬燈與後面的一片空白。


在地上躺了一會,自己爬了起來,撿起了安全帽與看了看機車損傷,那個時候都忘記了身上的傷痛,沒有一點的痛,只想著要趕快回家,也不知道怎麼處理,我還真的就自己騎車回家了,到家後雖然發現了身上的傷口,想了貌似不嚴重,精神上也受到點驚嚇,我躺了下去直接睡著了,最後因為身體上的疼痛醒過來,發現我的脖子動不了,才驚覺狀況不對,打電話給姑姑請她載我去醫院急診,當時我爸媽是不在台北,甚至於當下我也沒告訴他們。

幸運的是沒有太大的問題,醫生說除了腳上的一些擦傷,脖子不能動與胸口的疼痛,都只是肌肉受傷,沒有傷到骨頭或是移位,也因此我有1-2個月脖子都不能轉,只能固定在看向前方,後遺症還是有一點,就是轉頭的時間與角度受到影響。

經過了這次車禍,就放棄了騎機車的想法,很多人也許會說他們也出過車禍,還不是照樣繼續騎機車,這個純粹是個人選擇,我只是發現它不適合我,也不想人包鐵,為了趕時間而發生意外的機會與事情太多了,何必增加風險,不過就像前面所說的,錯不在交通工具,是在使用的人身上,即使你保證了自己遵守規則,能保證別人也遵守規則嗎?還是選擇相對有保障的其他交通方式,不要去硬碰硬吧。




張貼留言
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