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材:川貝

百合科(Liliaceae)川貝母 Fritillaria cirrhosa D. Don、暗紫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.C.Hsia、甘肅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.或梭砂貝母 Fritillaria delavayi Ftanch.的乾燥鱗莖。前三者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「松貝」和「青貝」,後者習稱「爐貝」。夏、秋二季或積雪融化時採挖,除去鬚根、粗皮及泥沙,曬乾或低溫乾燥。



[產地分佈]

川貝母主產四川、西藏、雲南等省區。暗紫貝母主產四川阿垻藏族自治州。甘肅貝母主產甘肅、青海、四川等



[藥材特徵]

松貝 呈類圓錐形或近球形,高0.3~0.8cm,直徑0.3~0.9cm。表面類白色。外層鱗葉2瓣,大小懸殊,大瓣緊抱小瓣,未抱部分呈新月形,習稱「懷中抱月」;頂部閉合。內有類圓柱形、頂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鱗葉1~2枚。先端鈍圓或稍尖,底部平,微凹入,中心有一灰褐色的鱗莖盤,偶有殘存鬚根。質硬脆,斷面白色,富粉性。氣微,味微苦。


青貝 呈類扁球形,高0.4~1.4cm,直徑0.4~1.6cm。外層鱗葉2瓣,大小相近,相對抱合,頂部開裂。內有心芽和小鱗葉2~3枚及細圓柱形的殘莖。

爐貝 呈長圓錐形,高0.7~2.5cm,直徑0.5~2.5cm。表面類白色(白爐貝)或淺棕黃色(黃爐貝),有的具棕色斑點。外層鱗葉2瓣,大小相近,頂部開裂而略尖,基部稍尖或較鈍。



[主要化學成分]

川貝商品較複雜,從商品川貝中分出貝母丙素(Fritimine)。甘肅貝母含岷貝鹼(Minpeimine)及岷貝分鹼(Minpeiminine)、青貝鹼(Chinpeimine)。蘆貝中含蘆貝鹼(Fritiminine)。



[功效主治]

清熱潤肺,化痰止咳。用於肺熱燥咳,乾咳少痰,陰虛勞嗽,咯痰帶血。 3~9g;研末沖服一次~2g。

【英文名】 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

【拉 丁 名】Bulbus Fritillariae Uninbracteatae

【別名】貝母、川貝、貝殼母


【來源】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.Don、暗紫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.C.Hsia、甘肅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. 或梭砂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. 的乾燥鱗莖。前三者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「松貝」和「青貝」,後者習稱「爐貝」。夏、秋二季或積雪融化時採挖,除去鬚根、粗皮及泥沙,曬乾或低溫乾燥。

【性狀】

松貝:呈類圓錐形或近球形,高0.3~0.8cm,直徑0.3~0.9cm。表面類白色。外層垡?瓣,大小懸殊,大瓣緊抱小瓣,未抱部分呈新月形,習稱「懷中抱月」;頂部閉合,內有類圓柱形、頂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鱗葉1~2枚;先端鈍圓或稍尖,底部平,微凹入,中心有1灰褐色的鱗莖盤,偶有殘存鬚根。質硬而脆,斷面白色,富粉性。氣微,味微苦。

青貝:呈類扁球形,高0.4~1.4cm,直徑0.4~1.6cm。外層鱗葉2瓣,大小相近,相對抱合,頂部開裂,內有心芽和小鱗葉2~3枚及細圓柱形的殘莖。

爐貝 呈長圓錐形,高0.7~2.5cm,直徑0.5~2.5cm。表面類白色或淺棕黃色,有的具棕色斑點。外層鱗葉2瓣,大小相近,頂部開裂而略尖,基部稍尖或較鈍。

【鑒別】

本品粉末類白色。

松貝、青貝 澱粉粒甚多,廣卵形、長圓形或不規則圓形,有的邊緣不平整或略作分枝狀,直徑 5~64μm,臍點短縫狀、點狀、人字狀或馬蹄狀,層紋隱約可見。表皮細胞類長方形,垂週壁微波狀彎曲,偶見不定式氣孔,圓形或扁圓形。螺紋導管直徑5~26μm。

爐貝 澱粉粒廣卵形、貝殼形、腎形或橢圓形,直徑約至60μm,臍點人字狀、星狀或點狀,層紋明顯。螺紋及網紋導管直徑可達64μm。

【性味歸經】苦、甘,微寒。歸肺、心經。

【功能主治】清熱潤肺,化痰止咳。用於肺熱燥咳,乾咳少痰,陰虛勞嗽,咯痰帶血。治虛勞咳嗽、吐痰咯血、心胸鬱街、肺痿、肺癰、喉痺、乳癰

【用法用量】 3~9g;研粉沖服,一次~2g。

【注意】不宜與烏頭類藥材同用。

【貯藏】置通風乾燥處,防蛀。

中成藥:秋梨膏、川貝枇杷露、養陰清肺丸、牛黃清肺散、鐵笛丸、至寶錠、蛇膽川貝膠囊、貝母瓜蔞散

藥膳:川貝冰糖湯、川貝釀梨

【摘錄】《中國藥典》

【概 述】川貝母是潤肺止咳的名貴中藥材,應用歷史悠久,療效卓著,馳名中外。由於川貝母不僅具有良好的止咳化痰功效,而且能養肺陰、宣肺、潤肺而清肺熱,是一味治療久咳痰喘的良藥,因此,在許多治療急性氣管炎、支氣管炎、肺結核等病症的中藥方劑或中成藥製劑中都有川貝,如蛇膽川貝露、川貝枇杷露等,這樣會增強治療疾病的效果。

【來 源】百合科植物川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.Don、暗紫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.C.Hsia、甘肅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.或梭砂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.

【藥用部位】乾燥鱗莖。

【歷史沿革】貝母之名,始載於《神農本草經》,列為中品,曰:「貝母。味辛平,主傷寒煩熱,淋瀝,邪氣疝,喉痺乳難,金瘡風痙。」陶弘景謂:「形似聚貝子,故名貝母」。 《本草綱目拾遺》將川貝與浙貝分開,謂川貝味甘而補肺,不若用象貝治風火痰嗽為佳。治虛寒咳嗽以川貝為宜。



適合人群

脾胃虛寒及寒痰、濕痰者不宜慎服。  

食療作用

川貝母味苦、甘,性微寒;歸肺、心經;質潤洩散,降而微升;

具有清熱化痰,潤肺止咳,散結消腫的功效;

主治虛勞久咳,肺熱燥咳,肺癰吐膿,瘰癧結核,乳癰,瘡腫。  

食物相剋

川貝母反烏頭、礬石、莽草,惡桃花。  


做法指導

1. 若久咳陰虛肺燥者,可與沙參、麥冬、生地等同用,以養陰潤肺,化痰止咳。

2. 若燥熱咳嗽者,可與知母相合。

3. 若痰熱咳嗽者,可配黃芩、枇杷葉等,以清熱化痰止咳。

4. 痰火鬱結之瘰癘,可與玄參、牡蠣等合用,以助軟堅散結之力。

5. 凡熱毒蘊結之瘡癰、乳前,可與蒲公英、連翹、金銀花等相配,以增添解毒消腫之功。

6. 川貝與雪梨、冰糖同食,其化痰止咳、潤肺養陰的效果更加明顯。

張貼留言
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