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材|赤芍

【性味歸經】苦,微寒。歸肝經。

【功能主治】清熱涼血,散瘀止痛。用於溫毒發斑,吐血衄血,目赤腫痛,肝鬱脅痛,經閉痛經,症瘕腹痛,跌扑損傷,癰腫瘡瘍。

【用法用量】 6 ~12g 。

【注意】不宜與藜蘆同用。

【貯藏】置通風乾燥處。

【備註】(1)赤芍能清血分實熱,散瘀血留滯。本品功能與丹皮相近,故常與丹皮相須為用。但丹皮清熱涼血的作用較佳,既能清血分實熱,又能治陰虛發熱;而赤芍只能用於血分實熱,以活血散瘀見長。

【臨床應用】

1. 用於溫熱病,熱入營血、發熱、舌絳、身發斑疹,以及血熱妄行等。配生地、牡丹皮等,

2. 用於經閉,跌扑損傷,瘡癰腫毒等氣血瘀滯證。配川芎、當歸、桃仁、紅花等,可用於經閉及跌扑損傷;配當歸、金銀花、甘草等,可用於瘡癰腫毒

【性味歸經】:酸、苦,涼。①《本經》:「味苦,平。」②《吳普本草》:「桐君:甘,無毒。歧伯:咸。李氏:小寒。雷公:酸。」③《別錄》:「酸,平微寒,有小毒。」④《本草衍義》:「味澀苦。」入肝、脾經。①《珍珠囊》:「足太陰脾經。」②《湯液本草》:「入手足太陰經。」③《本草經疏》:「手足太陰引經藥,入肝、脾血分。」④《藥品化義》:「入肝、小腸二經。」⑤《本草經解》:「入心與小腸。」

【用法用量】:內服:煎湯,1.5~3錢;或入丸、散。

【用藥忌宜】:血虛者慎服。①《本草經集注》:「須(一作『雷』)丸為之使。惡石斛、芒硝。畏消石、鱉甲、小薊,反藜蘆。」②《本草衍義》:「血虛寒人,禁此一物。」③《本草經疏》:「赤芍藥破血,故凡一切血虛病,及泄瀉,產後惡露已行、少腹痛已止,癰疽已潰,並不宜服。」

【別 名】:木芍藥(崔豹《古今注》)、紅芍藥(《聖濟總錄》)、赤芍(《藥品化義》)、臭牡丹根(《青海藥材》)。原植物①草芍藥(崔豹《古今注》)又名:山芍藥、卵葉芍藥、參幌子、野芍藥。 ②川赤芍又名:毛果赤芍

【處方名】:赤芍、赤芍藥、炒赤芍處方中寫赤芍、赤芍藥指生赤芍,為原藥材去雜質,颳去粗皮,晒乾,潤透切片生用入藥者。炒赤芍為赤芍片用文火炒至黃色,略見焦斑攤晾,然後入藥者。

張貼留言

0 留言